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,农耕文化积淀深厚。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古训,自幼便铭刻于我们心中;“民以食为天”的箴言,道尽了粮食在人民生活中的根本地位。我们应当铭记,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耕耘者的汗水与辛劳,承载着自然的馈赠与劳动的尊严。对粮食的珍惜与敬畏,不仅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,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步入大学,我们得以从更宏观、更深刻的视角理解“粮食安全”的丰富内涵。它不仅关乎餐桌上的温饱,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石。当前,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,已牢牢守住“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”的战略底线。但必须清醒认识到,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“紧平衡”状态,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,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也为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。因此,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,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。
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征程中,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、无私奉献。袁隆平院士毕生追寻“禾下乘凉梦”,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;李振声院士等众多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潜心钻研,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他们的丰功伟绩,构筑起国家粮食安全的科技长城;他们的崇高精神,是全体青年学子的学习楷模。
守护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成果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当代大学生更应走在前列、主动担当。在此,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:
一、争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。从自身做起,从一日三餐做起,自觉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按需购餐、杜绝浪费,让节约粮食成为自觉习惯与校园新风。
二、争做粮食安全的宣传者。积极运用所学知识,主动向身边人宣传爱粮节粮的重要意义,普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带动家庭、辐射社会,共同营造“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”的良好氛围。
三、争做强国建设的奋斗者。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无论未来身处何种岗位,均应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,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,为夯实大国粮仓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青春力量、贡献智慧才干。
同学们,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让我们即刻行动,从珍惜每一粒粮食做起,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扎实行动,共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!
【学生编辑:罗苑峰 责编:张玲】